在物联网设备中模拟电池的棘手任务

如果您曾为物联网设备的电池模拟感到苦恼,请举手。我们了解您的苦恼——在电池十分靠近电子器件的情况下,构建一台设备并尽可能仿真实际成品,无疑是一项挑战。今天,我们想就这方面分享一些宝贵技巧。

如果您不愿费时通读全文,请见摘要如下:

  • 距离越长,电阻越大——切记产品中电池通常十分靠近电子器件,而您的测试设备电缆往往较长,因而无法近距离连接。
  • 注意大电阻——可能致命,例如线路上的瞬间冲击电流可能产生电压降,从而导致系统复位。
  • 减小电阻方案 #1:选用短粗电缆可使电阻最小化。
  • 减小电阻方案 #2:将一个或几个电容器直接连接至设备电压输入以储存电能。
  • 务必慎重选择合适的电容器(最佳 ESR + 电容器容量)。
  • 检查您的数据——减小电阻方案 #2 会影响测量结果。

找到点感觉,准备好通读全文了?太好了!那就开始吧。

距离越长,电阻越大

在实际产品中,电池(几乎)总是与电子器件近距离连接。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——电池与负载之间的电流路径中,较短的连接线可以减小电阻。听起来不错吧?

模拟电池时,最终往往使用(较)长电线,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电阻。有什么大不了?事实上,确实有影响!由于存在电缆电阻,冲击电流会产生电压降。如果压降过大,可能会导致电子器件无法正常工作。

导致冲击电流的原因是什么?

设备电源断开一段时间后,我们将面临最坏的情况。此时,电路板上电容器已完全放电,需要再次充电,因而情况相当糟糕。

产生瞬时冲击电流的最初几纳秒内,所有去耦电容器(充电之前)均相当于短路。这适用于 PCB 上分布的、从 100 nF 到更大容量的所有电容器。电容器产生的巨大涌流会在电缆、连接器、PCB 印制线等所有阻性元件中产生瞬时电压降。

切记检查电流路径上的电阻

我们该如何检查电阻?有些设备使用电量计,通过与电池串联的电阻器来测量电流。对于锂聚合物电池和锂离子电池,必须始终配有电池保护电路。如果您的设备中包含此电路,电流路径中也必须包含电阻。此外,请勿忘记电流返回路径。电流路径中所有电阻均包含在内,包括接地平面。

两种简单的减小电阻方案

为了应对上述挑战,建议您在物联网设备中模拟电池时,可采取以下安全措施:

  1. 选用短粗电缆,可使电池仿真器与器件的连接线电阻最小化(见图 1)。随附一份方便的线规尺寸表
  2. 将一个或几个电容器直接连接至设备电源输入以储存电能。

图 1:减小电阻方案 #1:选用短粗电缆可使电阻最小化。(图片来源:Qoitech)

连接电容器可储存电能,藉此满足电路的瞬时电荷需求。换言之,电荷不必通过电源线的电阻。

示例如下:上电时,手机通常会产生 4 A 的瞬时脉冲电流。在这种情况下,务必靠近电池连接器添加一个大容量、低阻抗储能器(见图 2)。

图 2:切记靠近电池连接器添加一个大容量、低阻抗储能器。(图片来源:Qoitech)

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容器

在开始之前,对于为设备选择合适的电容器,如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。务必回答以下问题:

  1. 最佳 ESR(等效串联电阻)是多少?
    对于电容器,合适的 ESR 及其阻值(精确到微法)都至关重要。对于具有瞬时大电流脉冲的应用,尽量确保 ESR 较小。如需减小 ESR,可将几个电容器并联使用。随附一份电容器的 ESR 典型值表
  2. 最佳电容器容量是多少?
    其实,这项任务往往需要反复试验才能得出结果。选择容量足够大的电容器,确保您的设备可以正常上电。但是不能过大,因为电容器会作为低通滤波器,改变电流脉冲的上升时间而影响测量结果(请继续阅读以了解更多信息)。另外,务必选择漏电流最小的电容器。储能器的容量取决于所需的电能(峰值电流和时间)以及可接受的电压降,而不会导致系统复位。

关于测量结果的建议

靠近设备电压输入的电容器会影响您的测量结果。原因是电容器完全充满需要一段时间。如果使用减小电阻方案 #2,电流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时间会更长。结果类似于在电池测量设备和设备之间串联低通滤波器。不过无须担心,如果选择合适的电容器,则唯一的测量误差只有较小的漏电流。

想要深入研究物联网设备的供电?

请参考这篇文章,了解如何借助高效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电池性能最优化。此外,如果您尚未着手开始,请了解 Qoitech 的 Otii 电池工具箱!该工具可将您的 Otii Standard 从直流电源升级成为全面的电池分析器和仿真器,为现实项目提供仿真电源。

关于此作者

Image of Björn Rosqvist

BjörnRosqvist  是瑞典一家初创公司 Qoitech 的硬件总工程师,Otii 就是该公司生产的新型破坏性功率分析仪。Björn 拥有瑞典林雪平大学应用物理与电子工程理学硕士学位。他一直在电力电子、汽车和电信领域工作,同时拥有大公司和初创企业经历。在过去 13 年里,他一直从事消费电子产品的设计和验证工作。

More posts by Björn Rosqvist
 TechForum

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?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, Digi-Key'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.

Visit TechForum